2014年10月7日星期二

路,一直都在

書城自編碼: 2442255
分類: 圖書→大陸圖書
作者: 释明心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97657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 2014-9-1
版次: 1
頁數/字數: 232/210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6.1
我要買  件
 
share:

驚喜:簡體書單張訂單滿HK$200 全港免運費!繁體書單張訂單滿HK$500 全港免運費!
>>(已更新)運費計算...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103
本頁面簡體字版,由Google翻譯
本頁面繁体字版,由Google翻譯

新書推薦:
我的缝纫时间--最喜欢的超简单手作服
《 我的缝纫时间--最喜欢的超简单手作服 》

售價:HK$ 74.7

酵素(正在风行全球的抗衰老革命,激发细胞活性,让你由内而外焕然一新。)
《 酵素(正在风行全球的抗衰老革命,激发细胞活性,让你由内而外焕然一新。) 》

售價:HK$ 48.6

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完全指南
《 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完全指南 》

售價:HK$ 75.5

国际大奖小说——弗罗拉与松鼠侠
《 国际大奖小说——弗罗拉与松鼠侠 》

售價:HK$ 37.1

轻易靠近
《 轻易靠近 》

售價:HK$ 34.3

唯爱不别离
《 唯爱不别离 》

售價:HK$ 34.3

画出来的箴言:艺术理论的现代臆造
《 画出来的箴言:艺术理论的现代臆造 》

售價:HK$ 35.8

设计不是闹着玩
《 设计不是闹着玩 》

售價:HK$ 48.6


編輯推薦:
浙江永嘉县普安寺住持释明心法师首部出版作品。
四十八篇心水散文,十首忘忧歌,细说释明心三十三载求佛心路。
全彩印刷,188张珍藏图片。
附赠释明心法师影印版心经明信片,为你的人生和幸福加持。
內容簡介:
“多少春闺梦里人,轻歌一曲别红尘,无情哪得眸如海,悲尽轮回苦众生。”
释明心法师出家前曾在天涯论坛受到关注,并因相貌被千万网友热议和追捧。在出家前,释明心法师热衷于电子游戏,但据法师自述,当时的他并不开心,他内心深处一直向往着一个清静和与世无争的所在。如今,梦想照进现实,昔日的游戏少年已经成为浙江普安寺的住持,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最难披,究竟释明心是怎样完成从游戏少年到普安寺住持之间的转换的呢?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答案尽在释明心法师首部出版作品《路,一直都在》中。
《路,一直都在》一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篇,三棵千年松;中篇,路一直都在;下篇,幸福的愿力。
上篇讲述释明心学佛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身边事物的思考,比如他学佛的渊源、打篮球的故事、新浪微博ID三棵千年松的来历、对微博微信等新生事物的看法、对人生无常的体会、对闭关的感悟等等,通过这些清澈的文字和清新的图片,读者可以窥见释明心法师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篇是释明心法师在印度、尼泊尔、泰国等佛教圣地游历修行的记录和感悟,并配有富有异域风情的精美图片,让人忍不住流连忘返、一读再读。
下篇是释明心法师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创作的十首忘忧歌,包括:《渡》、《幸福》、《假期》、《无常》、《篮球》、《胡须》、《偶遇》、《布施》、《闭关》。这些饱含智慧和慈悲的诗句,是释明心法师对读者人生幸福的加持。
關於作者:
释明心,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现为浙江省永嘉县普安寺住持。
新浪微博ID:@三棵千年松
微信公共号ID:三棵千年松
目錄
【上篇】 三棵千年松
出家的条件003
短期出家005
人生苦短010
男女授受不亲016
我爱篮球020
出家人能不能蓄胡须? 026
忆往事:谈布施捐款029
我的功夫梦035
英语狂人040
假和尚043
洋和尚050
闭关053
和尚兄弟058
人比人,气死人?061见义勇为难066
关于占卜算命070
耳根圆通076
西方哲学题二道082
微博控090
忆奶奶096
佛法难闻099
学道不还乡,回乡道不香103
超市的笑话108
儿时的记忆——扇纸牌112
诚实的初中同学116
有信仰的人应学会包容119
微信与普安寺121
近期的两个梦想126  【中篇】 路,一直都在
泰国行131
峨嵋金顶142
难忘普陀行145
五台山之行152
普安禅寺157
永庆桥探古162
吴哥行168
古印度四大佛教圣地
游记178
毕业之旅187   【下篇】 幸福的愿力
胡须207
偶遇211
布施213
回归215
闭关217
渡195
幸福197
假期199
无常203
篮球205
內容試閱
也许是习气使然吧,我天生喜欢僧衣,对出家
人有莫名的好感,可以说自小就有出家的想法。
只是附近没有寺院,也无僧人,一直没有接触佛教、出家的机会。2004年大专毕业时,学校组织去厦门旅游,在南普陀看到有个佛学院,看到好
多年青僧人,跟大家一样好奇他们是怎么上的这学校。通过高考吗?志愿表里没有这学校啊。后
来上网一查,佛学院只是内部招生,对象仅限出家人。再查关于出家的条件,第一条就是出家必须经父母同意,直接让我没有想法了。我是独生子,家乡传宗接代思想盛行,父母不可能同意我出家的,看来今生无望,只有放弃这念头了。一直到2006年,通过网络认识了几位台州的居士,11月5日一起去拜访天台山佛学院。说了我自己的情况,某法师听了后说自己父母也没同意他出家,还不
是出家了,佛祖当年出家父母也没有同意啊,关键还在于自己的愿力。我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重燃了出家修行的念头,感慨网络上的东西真不一定靠谱啊,让我浪费了两年光阴。
于是,在一个月后的12月3日,我给单位和家人留下告别
书信后,只身离家来到天台山佛学院准备出家学佛。

小时候我和邻居、同学们经常玩一种扇纸牌的游戏。纸牌上面印着各种神话和卡通人物的肖
像,甚是美观。花上几毛钱买来一张大纸牌卡片,再用剪刀沿空格把上面的一张张纸牌剪下
来。跟别人扇纸牌时,每人拿出两张或三张纸牌在地上铺成长方形,纸牌背面朝上,然后就可以开始比赛了,比赛的规则就是轮流每人扇一次牌,谁先用手挥动带起的风把纸牌先全部翻成正面就算赢得这局,地上的纸牌全归他所有。
扇纸牌也是项很有技巧性的游戏。还有很多纸牌是背面朝上,高举右手挥动手臂斜着轻轻往地上拍,能够带起很大的风,吹翻很多纸牌,这是最常用的一招,运气好时,开局就能把所有牌吹成正面。还有一种高超的手法是并扰手掌,往地上拍下再迅速拿起,把纸牌用气给吸起来掉下时变成正面,这招一般用来对付单独的纸牌。还有一招最难掌握的是正面向下拍掌,这招一般在希望同时扇翻两边的纸牌时使用,要算好落掌的中间距离和力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不知是怎么迷上这游戏的,在我那个时代,整条街上的男孩都会玩这游戏。战胜别人,赢得纸牌,看着抽屉里收集的纸牌排成一排排,就像大人们积累财富一样,是件很有成就感
的事。在我的不断刻苦练习和跟人大战成百上千回合后,我成为这条街上玩伴中扇纸牌技术最好和最“富有”的人。即使小手指被寒风冻裂出了血,手心磨出了茧,还有不小心把指甲撞得乌青了,都不能让我失去对这游戏的热情。
多年游戏的结局,我很清楚记得最后是这样结束的。直到有一天,我把邻居玩伴们的纸牌几乎全部赢过来了,知道我技术好,再也没有人找我玩了。某一天,我叫来他们,自己站在
二楼把一抽屉满满的纸牌撒向空中,雪花般飘掉在地上,望着楼下争抢的伙伴们,小小年纪的我心中已淡然释怀了……如今成年后,也常告诫自己不要执着于积累财富,拥有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14年8月1日星期五

胡适三书: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三书”精选了民国大师胡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部最经典的胡适著作,一部饱含脉脉情愫的胡适自述,一部教你如何为人与治学的处世典范,被誉为以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

『簡體書』胡适三书:中国哲学史大纲
書城自編碼: 2422608
分類: 圖書→大陸圖書
作者: 胡适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945009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6-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44/248000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http://www.megbook.com.hk/mall/detail.jsp?proID=2422608
編輯推薦:
胡适三书:

一部最经典的胡适著作

一部饱含脉脉情愫的胡适自述

一部教你如何为人与治学的处世典范
內容簡介:
“胡适三书”精选了民国大师胡适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來源:香港网上書店BookStore,http://www.megbook.hk
來源:香港网上書店BookStore,http://www.megbook.hk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文集精品选粹。來源:香港网上書店BookStore,http://www.megbook.hk
來源:香港网上書店BookStore,http://www.megbook.hk
《四十自述》可谓中国自传类名篇,从中可看到胡适的成长、觉悟、困惑,更可体味他独具的文化眼光、对传记文学的理解和还原时光现场的努力。來源:香港网上書店BookStore,http://www.megbook.hk
來源:香港网上書店BookStore,http://www.megbook.hk
《中国哲学史大纲》则被誉为以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來源:香港网上書店BookStore,http://www.megbook.hk
“胡适三书”,是阅读和研究胡适不可绕开的标杆,而对民国怀有好奇和兴趣的读者,也可在三书中尽领大家风致与民国情怀。
關於作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学者、思想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等。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
目錄
序/蔡元培

再版自序/胡适

第一篇 导言

第二篇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第一章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一章 孔子略传

第二章 孔子的时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义

第五章 一以贯之

第五篇 孔门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第一章 墨子略传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 三表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杨朱

第八篇 别墨

第一章 《墨辩》与别墨

第二章 《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 论辩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 墨学结论

第九篇 庄子

第一章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一章 《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与性

第三章  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

第一章  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  所谓法家

第三章  古代哲学之中绝
內容試閱
哲学的定义
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例如行为的善恶,乃是人生一个切要问题。平常人对着这问题,或劝人行善去恶,或实行赏善罚恶,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决。哲学家遇着这问题,便去研究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恶;人的善恶还是天生的呢,还是学得来的呢;我们何以能知道善恶的分别,还是生来有这种观念,还是从阅历经验上学得来的呢;善何以当为,恶何以不当为;还是因为善事有利所以当为,恶事有害所以不当为呢;还是只论善恶,不论利害呢;这些都是善恶问题的根本方面。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想,方可希望有一个根本的解决。
因为人生切要的问题不止一个,所以哲学的门类也有许多种。例如:
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
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
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旧称“伦理学”)
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呢。(教育哲学)
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
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宗教哲学)
哲学史
这种种人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解决方法,遂致互相辩论。有时一种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定的解决法。例如孟子说人性是善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荀子说性是恶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说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说性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
哲学史的种类也有许多:
一、通史。例如《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之类。
二、专史。
(一)专治一个时代的,例如《希腊哲学史》、《明儒学案》。
(二)专治一个学派的,例如《禅学史》、《斯多亚派哲学史》。
(三)专讲一人的学说的,例如《王阳明的哲学》、《康德的哲学》。
(四)专讲哲学的一部分的历史,例如《名学史》、《人生哲学史》、《心理学史》。
哲学史有三个目的:
一、明变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例如孟子、荀子同是儒家,但是孟子、荀子的学说和孔子不同,孟子又和荀子不同。又如宋儒、明儒也都自称孔氏,但是宋明的儒学,并不是孔子的儒学,也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学。但是这个不同之中,却也有个相同的所在,又有个一线相承的所在。这种同异沿革的线索,非有哲学史、不能明白写出来。
二、求因哲学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还须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例如程子、朱子的哲学,何以不同于孔子、孟子的哲学?陆象山、王阳明的哲学,又何以不同于程子、朱子呢?这些原因,约有三种:
1.个人才性不同。
2.所处的时势不同。
3.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
三、评判既知思想的变迁和所以变迁的原因了,哲学史的责任还没有完,还须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这便叫做评判。但是我说的评判,并不是把做哲学史的人自己的眼光,来批评古人的是非得失。那种“主观的”评判,没有什么大用处。如今所说,乃是“客观的”评判。这种评判法,要把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表示出来。这些效果的价值,便是那种学说的价值。这些效果,大概可分为三种:
1.要看一家学说在同时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
2.要看一家学说在风俗政治上发生何种影响。
3.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
例如古代的“命定主义”,说得最痛切的,莫如庄子。庄子把天道看作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故说“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因此他有“乘化以待尽”的学说。这种学说,在当时遇着荀子,便发生一种反动力。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所以荀子的《天论》极力主张征服天行,以利人事。但是后来庄子这种学说的影响,养成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牢不可破。在社会上,好的效果,便是一种达观主义;不好的效果,便是懒惰不肯进取的心理。造成的人才,好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不好的便是刘伶一类达观的废物了。

……